今天,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公众号发布推文指出,随着气温升高,手足口病来势汹汹,尤其“青睐”5岁及以下的儿童;手足口病高峰期已到,但大部分手足口病均为普通型,一般一周内可以自行缓解。
(资料图)
患儿暂时不上幼儿园、上学或到其他公共场所,直到症状消失后一周;同时,家长应时刻关注患儿,如果孩子出现高烧、发冷、精神不振、肢体颤抖抽搐等症状,提示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,应及时就医。
专家介绍,接种EV71疫苗可以有效地减少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,建议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;大人、小孩都应保持良好卫生习惯,疾病高发的季节,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、空气流通不好的场所。
手口足病资料图/视觉中国
学龄前儿童高发
传染性强 一般一周内自行缓解
市疾控中心介绍,手足口病是由人肠道病毒71型(EV-A71)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(CV-A16)等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会导致口、手、足、臀部溃疡,学龄前儿童高发。
手足口病传染性强,主要通过粪-口途径和密切接触传播。而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的重要传播方式,接触被污染的手、玩具、奶瓶、餐饮具等物品,都算密切接触。患儿的粪便、咽喉分泌物、唾液,甚至疱疹液都富含病毒,如果孩子不小心接触到,就很可能会中招。
手足口病初期,一般会有发热、咳嗽、流涕、打喷嚏等症状,多数患儿会出现发热,因此,很多家长会误以为是感冒。之后孩子口腔、手心、脚掌、屁屁会出现疱疹或红色皮疹,有些孩子的口腔黏膜还会有疱疹,疼痛明显。不过,大多数手足口病是普通型,预后良好,一般1周内自行缓解,无后遗症。
警惕持续高热、嗜睡头痛
可能是危重症表现
但应当注意的是,当患儿,尤其是3岁以下患儿出现以下情况,提示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,一旦救治不及时,很有可能导致死亡。
这些需要警惕的症状包括持续高热,即体温高于39摄氏度,或者体温高于38.5摄氏度并持续超过3天,常规退热效果不佳;神经系统异常,即孩子出现嗜睡、呕吐、头痛等表现,有时会伴有肢体抖动、站立不稳或肌阵挛(也就是肌肉在抽搐);孩子呼吸和心率增快、四肢发凉、出冷汗,摸着皮肤湿冷,是心衰前表现。
图/视觉中国
不用“避水”“避风”
但应避免和其他孩子接触
孩子得了手足口病,家长应该如何护理?市疾控中心介绍,普通手足口病,皮疹不痛、不痒、不结痂、不结疤,对孩子没什么影响,不用避水,该洗澡就洗澡,但注意不要硬搓,以防皮疹破溃。如果皮疹破溃了,需及时使用碘伏消毒皮肤,防止感染。另外,也不必担心“见风”,家里该通风就通风。
但是,为了避免传染给其他孩子,建议患儿不要外出接触别的小朋友,暂时不去幼儿园或学校以及其他公共场所,避免再传染给其他孩子。手足口病的隔离期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。家中有其他孩子时,也应该把病患儿的食宿、生活用品等与其他人分开。
至于口腔疱疹,在发病2~5天后会破裂形成溃疡,这时孩子往往会因为口腔疼痛而拒食,柔软食物更能让孩子接受,饮食上应以牛奶、米汤等流质食物为主,可以用吸管协助进食。要注意确保孩子获得足够的液体,以免他们脱水。如果孩子愿意配合,可以让孩子用盐水漱口,这有助于缓解疼痛。
在此期间,家长应时刻关注患儿的身体状况。如果患儿有高烧、发冷、精神不振、肢体颤抖抽搐等重症症状,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。
建议12月龄前完成EV71疫苗接种
大人小孩都应保持良好卫生习惯
市疾控中心介绍,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至少有20多种,其中EV71是引起重症病例、死亡病例的主要“元凶”。接种EV71疫苗,可以有效地减少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。接种EV71疫苗的适宜年龄是6月龄~5岁,建议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(两次接种,间隔1个月),以便尽早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。
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对预防手足口病也很重要。专家介绍,预防手足口病,需牢记勤洗手。尤其是生性好动、喜欢到处乱摸的孩子,在记得饭前、便后、游玩回家后都要使用七步洗手法好好洗手。
需注意的是,大人也会感染肠道病毒,并且多是无症状感染,不容易发现,但是有传染性。所以大人外出回家后,一定要洗脸、洗手后再接触孩子;替儿童更换尿布、处理儿童粪便及呼吸道分泌物后更要做好清洁。
饮食上应注意食品卫生。被粪便污染的蔬菜、水果、肉类上会含有肠道病毒,所以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净,最好去皮后再吃;不要给孩子吃生的蔬菜,不要吃没有完全做熟的肉食。对卫生用品、餐饮用具、宝宝玩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,定期对衣物、被褥等进行阳光暴晒。
同时,在疾病高发的季节,尽量别带孩子去人群密集、空气流通不好的地方玩耍,减少被感染的机会。
文/广州日报·新花城记者:伍仞 通讯员:穗疾控广州日报·新花城编辑:苏琬茜